1955年我軍大授銜時,共授予了798名開國少將,在后來的幾年中,又多次晉升,光是在1964年,就晉升了320位少將。
在1964年晉升的開國少將中,今天仍然健在的,只剩下3位了,分別為:文擊、王扶之、涂通今。
今天,咱就先來介紹一下文擊將軍。
文擊其實是他的化名,原名叫劉樹堂,1918年出生于河北霸縣。
燕趙自古多壯士,文擊也不例外,七七事變爆發后,滿腔熱血的文擊毅然加入了八路軍,參加抗戰。
1945年2月,華北大地上的嚴寒還未消退,打仗歸來的文擊剛吃完飯,就被叫到了司令部,一位參謀站在他們幾個人面前,說:“組織上決定,調你們去延安。”
話音剛落,文擊就忍不住問:“我們去延安做什么?”
“進炮兵學校學習,為將來的戰爭出力!”那位參謀答道。
“真的?”文擊很驚訝。
“當然是真的,趕緊收拾收拾,下午會有車來接你們,記住,別給咱們部隊丟人!”
到了延安后,文擊被送到了炮兵學校,學習炮兵技術,也讓他從此跟炮兵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炮兵學校畢業后,文擊就被派到東北戰場,擔任東北軍區炮兵縱隊第2團團長、東北炮兵司令部第1師師長等職,用大炮開出了一片天地,凡是與文擊交過手的國民黨部隊,都會搖著頭說:“碰上他,真是倒了大霉!”
抗美援朝爆發后,文擊被任命為志愿軍炮兵第1師師長,奔赴朝鮮前線。在入朝之前,文擊對全師的官兵說:“聽說美國軍隊是世界第一,但你們都給我記住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管他是第一還是第二,一定要狠狠地揍他們,全部給我趕回三八線!”
1950年11月1日的云山,滿山的大霧還未消退,炮一師的全體官兵已經在山林中潛伏了許久。下午4時許,第39軍軍長吳信泉的命令終于到了,文擊立刻下令,向美軍陣地開炮!
40門大炮早已準備就緒,一發發炮彈猶如雨點般傾泄在美軍陣地上,整個云山戰場上迎來了最激烈的時刻!
文擊用望遠鏡看向炮擊過后的美軍陣地,心里樂開了花,但這份高興沒有持續太久,美軍就開始了對我炮兵陣地的反攻。
文擊看著美軍成群結隊的坦克,如果按照老法子打,肯定收效甚微,弄不好還會前功盡棄,倒不如來一個“大炮拼刺刀”。
什么是“大炮拼刺刀”?其實是在國內戰場上得來的一個土辦法。當時,我軍大炮射程近,等到敵人發起沖鋒后,進入我軍大炮射程內再給予痛擊,效果非常好。
身在異國他鄉的文擊,不知道這個法子好不好用,但現在也顧不了那么多了,他立即下令:“通知全體戰士,準備上‘刺刀’!”
炮一師的官兵們一聽到上“刺刀”,心里就有了底,因為他們知道,在國內戰場上,這就是師長的看家本領!
美軍坦克向我軍陣地快速穿插著,士兵躲在坦克后面,開始發起沖鋒,可是,當他們距離我軍陣地三四百米時,突然迎來了一陣“炮彈雨”。
美軍坦克一看炮彈來了,躲閃不及,被炸得七零八落,有些運氣好的直接掉頭跑了。美軍士兵可就慘了,被炸傷不計其數,哭喊聲遍地都是。
戰役結束后,一個被俘的美軍軍官心有余悸地說:“你們的大炮太多了,完全壓過了我們,可是根據情報,你們不應該有這么多的大炮啊!”
文擊哈哈大笑,說:“我們的大炮可比你們少多了,但我們知道怎樣能讓大炮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后來,文擊將軍多次說過:“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只要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什么敵人都能打敗,什么困難都能克服!”
這就是“亮劍”的精神!
1955年授銜時,文擊被授予炮兵大校,1964年又晉升為少將。
文擊將軍生于1918年,今天仍然健在,已經102歲高齡了,在此也祝文老將軍健康長壽,寶刀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