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60互聯網安全中心聯合泰爾實驗室發布了《2018中國手機安全生態報告》(下稱《報告》),根據360安全大腦提供的數據支持與分析,移動端金融貸款風險已十分嚴峻,不容忽視。
這份《報告》從手機安全面臨的威脅類型、特點,以及受害者性別、年齡等方面,詳細地介紹了我國今年手機安全的整體生態環境。
《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各類違法、詐騙類信息的發布均在不同程度上借助了社交平臺,其中在詐騙短信中留下社交平臺聯系方式的傳播手法最為常見。除了25.9%留下的是電話號碼之外,其他四分之三的詐騙短信都會留下QQ、微信等社交平臺號碼。
這種通過短信進行大量的詐騙信息傳播,然后引導用戶通過訪問電話或者微信、QQ賬號聯系的模式,目前已經是理財和信用貸款類詐騙的主要手段。還有些不法分子的慣用手法是引導用戶使用短信中含有的社交賬號添加所謂的“客服”,借助“講師”指導、偽造大盤交易、貸款到期等托詞來騙取用戶的錢財。
除了利用社交平臺實行詐騙之外,另一種騙局也很常見,給受害人帶來的損失也不小,這就是金融貸款。當前市面上各類小額貸款平臺風生水起,金融貸款環境復雜多變。具體貸款形式涵蓋了“校園貸”、“套路貸”等各色內容,用戶稍有不慎,就會落入深不見底的詐騙陷阱。
此外,《報告》還顯示,在手機詐騙舉報用戶中,男性受害者占總數的72.9%,而女性受害者僅占27.1%,男性受害者占比遠遠高于女性。從人均損失來看,男性為6357元,女性為4919元。
從《報告》中的數據來看,印象中容易遭遇網絡電信詐騙的老人群體,其實并不那么“好騙”;相反,“00后”群體的手機詐騙受害者占所有受害者總數的34.6%,榮登“最易受騙群體”榜首。本次報告中的數據由360安全大腦提供。
作者:彭科峰
新媒體編輯:田甜
原創文章 歡迎分享
轉載請注明
本文轉自中國財富幫(微信號:cfbo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