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二胎政策已經放開好幾年了,但很多夫妻由于生活的壓力,還是選擇了只生一個孩子。家里唯一的孩子,自然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有數不過來的玩具、衣服和美食。然而孩子會因為選擇的增多,變得更快樂嗎?事實恰恰相反。上周末,我帶女兒去小區附近的公園。可能是工作日的原因,公園里人很少,只有一個小男孩在那里玩滑梯。小男孩玩了幾分鐘滑梯后,又跑去蕩秋千,一會又跑去玩蹺蹺板。
女兒看到秋千沒人玩兒,就過去蕩秋千。這時,小男孩發現有人在蕩秋千,就從蹺蹺板上下來,對著我女兒說:“秋千是我的,你不能玩。”
女兒毫不示弱,兩個孩子就你一句我一句的吵起來了。這時小男孩的媽媽不好意思走過來訓斥兒子:“這么多玩具,你一個人能玩幾個啊?吃著碗里,看著鍋里,有你這樣的嗎?”
孩子聽到媽媽批評自己,"哇“的一聲就哭了。
當我們給孩子買了很多玩具的時候,孩子就會像這個小男孩一樣,玩滑梯時想著秋千,玩秋千時又在想蹺蹺板,結果哪個玩的都不盡興,不開心。
當孩子面對的選擇越多,注意力越容易被分散,導致孩子的快樂被打折扣,幸福指數反而被降低了。
著名的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把一群孩子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孩子從3支筆中選一只畫畫,另一組從24支筆中選一只,結果是第二組的孩子表現很差,是不是很出乎意料?
然后,他們開始勸孩子們用手里的筆去換其他的玩具,第二組的孩子選擇交換的人數遠遠高于第一組。
由此,他們得出一個結論:父母常常錯誤的認為,我們給孩子更多的物質選擇,孩子就會更加快樂。其實不然,當孩子面臨太多選擇的時候,往往會亂了方寸,反而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么,得到后既沒有幸福感,也不會去珍惜。
從上面的那個實驗我們知道,給孩子買過多的玩具,不僅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那么,我們給孩子買多少玩具才合適呢?答案是5-7個。
弗吉尼亞大學的教授認為,當玩具少于5個,孩子會有自卑的心理。但當玩具超過7個以后,孩子就容易出現分心,限制了他們的創造力。只有玩具數量在這個范圍內,孩子才不會被分心,才能反復琢磨、研究這些玩具,創造出不同的新玩法。
1、創造力玩具
媽媽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積木、拼圖之類的玩具,這些玩具樣式簡單,玩法多變,適合多個年齡段的孩子。
2、運動型玩具
媽媽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球類、推車的玩具,可以幫助孩子提升運動能力。
3、繪畫類玩具
如果你希望孩子在藝術上有所突破,小時候就給他們準備一些彩筆和彩紙吧。這些玩具有利于激發孩子的創作靈感,提升孩子的想象力。
4、毛絨玩具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毛絨玩具,孩子還會給他們賦予一個生命,這有利于幫助孩子度過分離焦慮的關鍵時期。
5、音樂玩具
父母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玩具琴、鼓、笛子等音樂玩具,即使樂感不好的孩子,也可以在玩的過程中提升孩子動作的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