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都喜歡重男輕女,可是放眼現在,這樣的觀念還是深受一些父母的“追捧”,有的只是單純地不喜歡女孩,認為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將來早晚要嫁出去,兒子能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拿現在的話來說,有沒有王位,總有些人,想要男孩。
還有的父母,嘴上雖然不說什么,但心里卻別扭得很,以至于優待了手心,而刻薄了手背,來看看網友“夜雨寄北”的真實經歷。
就我知道的,每個家庭似乎都有那么幾件代代相傳的東西,無論價值幾許,都滿載了傳承的意義,要說我家祖傳的,那就只有四個字:重男輕女。
剛出生的時候,要不是姥姥看我生得白白胖胖,和母親小時候頗有幾分相像,我可能就被送到了別的家庭。
我的到來耽誤了父母要弟弟,自然在家里就得不到喜歡,戶口也險些落到了舅舅的名下,后來還是姥姥再三堅持,一手把我帶到了小學畢業。
不是我賣慘,從記事起,我就沒被父母正眼瞧過,做得好頂多換來一句表揚,弟弟什么都不做,照樣有夸獎。
姥姥和姥爺給我買的東西,只要是弟弟看上了,準保會被母親以各種手段要走,哪怕只是一塊帶著卡通圖案的橡皮。
要上初中的時候,姥爺過世了,姥姥沒有了支持我讀書的條件和能力,雖然舅舅偶爾會給我留下一點零花錢,但他已經成家,不能輕易麻煩,更不能完全依靠。
姥姥提出要母親把我接回去,至少不能耽誤了讀書,當時姐姐讀高中,弟弟也上了小學,家里的壓力很大。
但讓父母挑不出理的是,論起學習成績,我穩穩地甩開了他們一條街,父母好面子,再難也不會放著我不管。
后來,我考上了省里的名校,也談了一個知冷暖,更懂我的男朋友,一直交往到工作的第三年,我們結了婚。
雖然我對父母有怨言,但還是經不住母親的軟硬兼施,婚前的收入,除了留下自己的日常開銷以外,都放在了她那里。
說句泄氣的話,工資的多少對我來說,已經不那么重要了。
婚后,在老公的幫助下,我捋清了現狀,和對未來的打算,利用公婆的資源優勢,我開了一間工作室,準備大干一場,為此,我還另外招聘了兩個年紀相仿的伙伴。
雖然比打工辛苦了一些,但也收獲了與之匹配的回報,自己有了成就感,可是母親卻不樂意了。
因為她一直不贊成我“另辟蹊徑”,覺得還是打工來得實在,重要的是,自從我辭職以后,就不再給她打錢了。
為了讓她不再給我添亂,我只好像婚前那樣,每個月給她轉三千塊錢,同時考慮到公婆的感受,我不得不風里來雨里去地多找些錢。
可還是讓家人挑出了毛病,趕上我忙得不可開交的那段時間,公婆一個勁地催生,在他們看來,掙錢沒有這么拼的,但年齡不等人。
我理解他們的好意,老公也有心想要孩子,只是母親不太同意,認為我應該多拼幾年,好給弟弟存下點家底。
實際上,已經成家的弟弟,完全可以不用我再幫襯,只不過母親一直打著親情的旗號,說給了我生命和出人頭地的機會,要我給父母養老,照顧弟弟一家子。
前半句我認同,后半句就難以接受了,然而每次我的據理力爭,都會換來同樣的一句話,“沒有你弟弟,哪會有你的出生。”
在確定自己懷孕以后,經過一番權衡,我做出了一個決定:不再給父母打錢。
父母大怒,來我家大鬧了一場,連公婆都驚動了,這才知道這么長時間我一直在補貼娘家,同時也理清了我遲遲不肯要孩子的原因,更弄明白了我父母是怎樣的為人。
出乎意料的是,婆家非但沒有為難我,還站到了我這邊,老公雖然有氣,但還是更心疼我,從那以后,為了肚子里的孩子和家庭的和睦,我斷了和父母的來往。
母親雖然淡出了我的生活,但卻在各方親戚面前說我的不是,比如,不孝順,不懂感恩,有了錢就忘了娘家。
父母都不在乎了,何況那些沒有對我伸出過援手的親戚呢,對我好的,也就只有舅舅了。
女兒滿月酒的時候,娘家也只邀請了舅舅一家,母親想借著這個機會,把之前的不愉快往回找補一下。
知母莫若女,她的心思我明白,于是我也很直白地告訴她,“如果你想讓我管弟弟一家子,還是免開尊口。”
母親聽完,立馬翻了臉,“我也把話撂下,你要是不管弟弟,就別認娘家的親戚。”
“正合我意”,四個字說完,就掛斷了電話,到現在都沒再有過接觸。
娘家怎么看我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緊握手中的幸福,不是嗎?
就重男輕女來說,無非兩種結果:要么不低頭,奮起反擊,可能會傷了親情,未必幸福,起碼自在,要么就是服從父母的安排,到頭來化身成了扶弟魔,委屈了自己,也影響了家庭。
作為子女,孝順父母,給父母養老是責無旁貸的,但無止境地幫助兄弟姐妹,就有失偏頗了。
眾多的家庭關系中,夫妻關系放在首位,是被普遍認可和接受的,有了這個前提,還有什么是可以被裹挾的?
作為父母,就算放不下,也要拎得清,起碼不至于讓子女重復著這樣的經歷,退一步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也不能在扭曲的觀念中,讓子女成為家庭中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