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份符合自己期望和心愿的工作是所有人都希望的一件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更多遇見的是,自己工作開心但薪水不太如人愿或者是薪水滿意工作起來卻不是很開心。
那么工作不開心到底要不要辭職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弄清楚,你為什么會不開心?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人是群居動物,在工作過程當中我們也不能避免要和其他人一起合作共事,但有些時候與他人一起共事會使我們感到很不舒服很不開心。
比如老板交給我和同事一項任務,要我們兩個一起去完成。
但是呢,我們分工上面就有可能遇見分歧,我做的多他做得少或者是我做得少他做得多,但是礙于情面我們又都不會直截了當的講出來。
再或者同事和自己性格不合,他愛熱鬧愛炫耀愛張揚,而我比較喜歡沉默,這樣兩個人搭配起來會覺得不習慣不舒服。
當然,也有一些人很喜歡攀比炫富愛評價別人,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工作,會使自己渾身不舒服,不喜歡這種感覺,長期下來讓自己變得越來越不開心。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
能夠成為老板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但這并不意味著當老板的人都是很優秀很完美的人。
作為老板,為了維護自己的威嚴和利益,說話做事不免直接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用命令的口吻去指導別人應該做什么,甚至會毫不顧及員工面子的大聲呵斥、指責員工,會因為員工做得一點過錯就克扣工資。
當然也有些領導趾高氣昂,自以為是,以一種很驕傲的姿態來和員工交流。
這種類型的老板真的很讓人生氣,不尊重員工,自以為是,長期下來也會使得我們自己感到身心俱疲,郁郁寡歡。
現代社會是個繁忙的社會,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步履匆匆甚至還要時不時地奔跑,加班、應酬越來越成為家常便飯。
我們更多地把時間、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卻忽略了對父母妻子丈夫兒女的陪伴和照顧。
工作讓我們擁有生活的物質條件,但是親情也同樣至關重要。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引發人們的關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百善孝為先”這些道理我們都懂。
但是當養家與顧家出現矛盾時,很多人都會選擇養家,不工作難道一家人要流浪街頭嗎?
我們常常會說“父母身體還很健康、孩子還小,以后會有很多時間來陪伴”這樣的話來安慰自己。
可是,時不待人,錯過了就是真的失去了,那些沒陪伴的日子是來不及彌補的。
工作占據太多時間導致我們沒有辦法陪家人也會使我們不開心。
我們常說,一個人的潛力是巨大的,但是巨大并不代表是無窮的,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
面對棘手的工作,有的時候會覺得力不從心,難以按時完成,或者是工作已經超出了我們自己的能力范圍,做不好最后還要受責備,或者是同一件事,別人總是比自己做得好,導致我們很郁悶,長此以往也會使我們很不開心。
以上四點是使我們不開心的主要原因,但是至于要不要辭職。
我們還是要找到導致自己不開心的原因到底是工作還是自己。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首先要學會的就是面對困難的態度。
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跟隨自己的心去做決定,但是你千萬不要自己沒能力還玻璃心。
遇到事情,不要一味地去抱怨別人,先從自身考慮,分析一下自己存在的問題,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一股腦推給別人。
如果不管遇見什么,你一點不想自身問題,反而埋怨別人,那么不管你換多少工作,你都是會不開心,甚至會一事無成,因為問題出在你身上,自己不去解決自身問題,做其他的什么都是無用功。
如果是你自己性格孤僻,沒辦法和別人融洽相處,那么你可以下定決心來改變自己,也可以辭職換一份工作,換一份不太需要和他人交流合作的工作。
如果你自己過于玻璃心,那么希望你可以直面現實,好好改一下自己的毛病,學會去正視自己。
如果能力跟不上工作,要么靜下心來好好提升自己,要么換一份要求低適合自己能力的工作。人不能屯于現狀也不能過于委屈自己,但是成年人做決定更要學會冷靜思考,三思后行。
經過深思熟慮,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夠做什么,把該準備的相關事宜準備好,如此這般,才能得出屬于你自己的決定。
希望每個人都能擁有一份能夠讓自己開心的工作。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里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里,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