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愛一個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但不必強求,不必當死頑固。
談戀愛要用心,也可以癡心,但不能過分癡情。”
這話出自作者吳淡如,年輕時不理解這句話。
經歷過一些世事,看過了太多的分分合合,最終發現,癡情是一個女人的致命傷。
多年前看熱播劇《情深深雨濛濛》,感覺癡情真是一件感天動地的事。
多年后再看,才發現,癡情的女人,命都不會太好。
窮人家的姑娘可云,愛上官二代少爺爾豪,故事開始是那么唯美。
兩小無猜,少年少女的純情,愛情攻破了身份懸殊的壁壘,非常符合童話里王子愛上灰姑娘的故事。
可惜的是,這個故事只停留在開頭的美好中。
當可云付出了全部癡情,托付終生,交付全部,為爾豪懷孕生子。
在爾豪的心里,可云不過是未成年的一次沖動,一場青春的序曲,只是玩玩而已。
看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字叫傻,兩個字叫癡情。癡情的一方注定傷得最深,自古癡情終成空。
可憐的可云,十分癡情,換不到半分情深。
安意如在《當時只道是尋常》中有一句說得好:
對人放不開,是好的。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對這份眷戀癡情讓人稱許,對事放不開便慘了,總暗暗的委屈著,心思蜷曲。
可云就是一個拿得起,放不下的女人,把人生像押寶一樣,全部放在一個男人身上,當愛情的肥皂泡破碎,她的人生也跟著分崩離析。
“癡情并不丟人,丟人的是以為癡情能換真心。”
可云在自己的癡情中沉迷,無法從傷害中轉身,直到把自己逼入死角,變成了一個為情癡狂的瘋女人。
誰不曾年少無知,或許所遇非人,那又怎樣?
我們都是第一次做人,誰不曾為自己的無知買幾次單,就能變得穩重成熟。
在感情中投入全部癡情,癡迷不悟,不懂得在感情中及時止損的女人,必定要成為人生的輸家。
如果說可云的失敗,是因為她沒受過教育,沒見過世面。
相比之下,如萍是富家小姐出身,受過高等教育,見過繁華世界,境界一定會比可云高得多。
然而縱觀如萍的癡情,執迷不悟的程度,絲毫不亞于可云。
如萍與何書桓相愛,無論是家世出身,無論是才學樣貌,從各方面講都是一對完美組合。
然而,依萍的出現,立刻奪取了何書桓的心。
他說:“我愛依萍,她幾乎已經占據了我所有的思想,只要有一天見不到她,我這天的日子就很難過。”
癡情不改的如萍,一次次追問何書桓:如果當初,沒有依萍介入我們之間,你會不會愛上我?
何書桓的回答也是模棱兩可,癡情傻傻的如萍信以為真。
在何書桓與依萍之間發生矛盾的時候,她不失時機地去安慰,主動投懷送抱,她把片刻的溫存,當成真情實意,自己騙自己。
妹妹夢萍提醒她:何書桓去了一趟綏遠,心里就沒有依萍了,這個人也太危險了吧。
作家瑛子在《重返愛情》中提到:
這世間得到幸福的女人大體有兩種。
一種是傻傻的、癡癡地,以簡單和純潔、忠誠和癡情,獲得男人的愛憐與呵護,讓男人永遠不忍拋棄;
另一種是聰明的,伶俐、善解人意,善于制造溫馨、浪漫和歡樂,以此吸引男人,贏得男人的愛和鐘情,用不舍的離去。
如萍無疑就是第一種,但是這種癡癡傻傻,很難在愛情中得到平等的幸福。
用隱忍換來的愛情,用癡心得來的感情,始終逃不開“卑微”兩個字,在不對等的愛情中,一個女人很難有輕松愜意的幸福可言。
如萍用癡情的句子,隱忍的日子,最終現實讓她明白了,愛情成了她一個人的事。
換一個角度想:
負心人失去了一個愛自己的人,癡情人失去了一個不愛自己的人,誰才是失敗者?
放下癡心,方得自由,不執著在錯的感情中,才能成為人生的大贏家。
有網友評價依萍這個人物,太過無情,說話愛憎分明,不懂得婉轉給人留情面。
依萍的性格跟她的遭遇有關,依萍為了討一點可憐的生活費,低三下四,聽雪姨的嘲諷和謾罵,挨父親的鞭打。
對比在錦衣玉食中長大的如萍,一只腕表,就花掉依萍一個月的生活費。
他們同一個父親,生活卻有著天壤之別,換做誰,能心平氣靜地面對如此殘酷的現實,依萍的愛憎分明是有內因的。
依萍為了報復,搶奪如萍的男友何書桓,后來漸漸發現自己真的陷入了愛情無法自拔。
然而,當依萍在露臺看到何書桓和如萍擁抱的情景,毫不留戀地提出分手。
在依萍的心中,堅守愛情應該是忠貞不二,書桓搖擺不定的愛情,她寧肯忍痛割愛,也不癡迷不悟。
正如依萍說的那句:請你讓我維持我的自尊。
在感情受挫時,如萍選擇去教堂尋求安慰,依萍的閨蜜方瑜,也采取同樣的方式,而依萍沒有。
她不想用這樣的方式逃避、麻痹自己,何書桓上門請求原諒時,依萍的母親也出來幫著說情。
依萍的回答卻是:你在幫我向書桓乞討愛情嗎?我的字典里沒有一個“讓”字,讓的另一個代名詞叫“懦弱”。
依萍在愛情中愛憎分明,不祈求,不拖泥帶水,
很喜歡這樣一段話:
“癡情也是一種罪過,那個你去乞求來的不是愛情,捆綁住都是難以永遠。
聚散看輕了,世界就變寬了。”
在一起的就珍惜,留不住的就放手。
生命中來了又走的那些人,那是教會我們更好地愛惜自己。
一個女人可以成為一個長情的人,但是不要做癡情的人。
不癡情,“是一個女人成熟的標志,學會狠心,學會獨立,學會微笑,學會丟棄不值得的感情。”
曾經看過非常灑脫的一段話:
我也曾當過笨蛋,我也曾試著當瞎子、當聾子的去信任一個人,我也知道世界上最可悲的就是自我欺騙。
但是,人笨過、傻過、瞎過,就夠了,你更要懂得愛自己,而不是一直重蹈覆轍,還自以為多癡情。
可云的悲劇,因情而迷,是一個癡情的小傻瓜,喪失了理智,便喪失了一切。
如萍的悲劇在于,希望用放低姿態,不惜做備胎,渴望在憐憫中獲得愛情。
最終“可嘆我一片癡情,卻換來你卑賤兩字。”
只有像依萍這樣的女人,在感情中保持自尊,愛別人的同時,留一點愛自己。
“嬉笑悲哀皆是假,貪求思慕總因情。女人癡情是罪過,拋下情字,生命將因為灑脫而燦爛。”
如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放手,楊絳委婉拒絕費孝通的追求,她們都是在感情中懂得取舍的人。
灑脫的女人最好命,在愛情中保持一份清醒,知道什么人能愛,什么人不能愛,該放手時,別癡迷,該拒絕時,絕不姑息。
“我本無夢,愛在心中,何必癡情,慶幸有你。”
女人的一世安好,都是選擇的結果。愿相愛的人,能結良緣,愿每一個癡情的女子,擁有長情的戀人。